。ㄒ唬┙鼛啄,中意紡織服裝雙邊貿易活躍,均呈兩位數增長態勢。
從產品看,中國出口到意大利主要有服裝及衣著附件、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山羊絨等。從意大利進口的有高檔服裝、時裝、紡織面料及輔料等。去年1~10月份,中國出口到意大利的紡織服裝產品總值超過25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9%以上;中國進口意大利紡織服裝總值超過4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3%以上。雖然中國紡織服裝業對意大利的出口不斷增長,但自主品牌產品很少,多以貼牌生產為主。
從意大利企業開拓中國市場的力度看,許多意大利知名服裝品牌企業在中國建立了專賣店或營銷合作伙伴,意大利許多高端品牌企業通過在中國投資,拓展了發展空間,擴大了產品的影響,增強了企業的盈利能力。如意大利杰尼亞(Zegna)公司自1991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目前專賣店已超過50個,中國已成為杰尼亞公司繼美國、日本、意大利、西班牙之后的第五大銷售市場,2006年在華營業額增長了50%。喬治阿瑪尼集團在中國目前已擁有33個獨立專賣店和28個專柜銷售網點,2006年對中國的銷售比上年增長了約30%。
經歷了產業結構調整和產品更新換代,中國紡織服裝業綜合素質提升較快,許多有實力的企業從意大利和歐洲引進了大量的先進技術和設備,工藝、質量和檔次不斷提高。但從國際品牌的成長道路看,中國產品仍處于成長階段。許多產品雖然質量上乘,但因歐洲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消費觀念及對中國品牌認知度低等因素的制約,不得不借助貼牌進行銷售。在意大利PAMBIANCO統計的世界前100強時尚企業中,僅有中國香港的ESPRIT榜上有名,排名第19位。雖然貼牌生產是企業擴張期擴大出口的有效途徑,但從長遠來看,由于沒有自己的品牌,直接影響了產品的附加值,不利于企業進行國際化經營。 。ǘ┘徔椃b業是意大利歷史悠久的傳統行業,也是意大利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設計富有特色、生產不斷創新、銷售網絡完善的整體構架,這三大環節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同步發展,具有鮮明的特色。
高品質的紡織品和多品牌的成衣服裝代表著意大利時尚業的潮流和趨勢,也使意大利成為全球紡織服裝生產和出口強國。意大利紡織服裝產品因其完美的設計、精巧的制作和技術高超的后處理聞名世界,頂級名牌產品如范思哲(VERSACE)、古奇(GUCCI)、澤尼亞(ZEG鄄NA)、普拉達(PRADA)等引領全球時尚趨勢。
在意大利紡織服裝行業中,大、中、小型企業合作共存、協調發展,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的體系,大型企業以創新能力、重視面料和加工質量聞名,其品牌遍布全球;中型企業以靈活多樣為特色;小型企業致力于產品的“專、精、特、新”,滿足不同消費需求。近兩年來,雖然該行業在國際市場競爭加劇、產業結構調整及國內消費不振的多重壓力下,產品銷量和就業人數略有下降,但出口仍然穩中有升,高端市場的國際競爭優勢依然明顯。
去年意大利紡織服裝經濟形勢有所回轉,營業額出現1.8%的上升;最后兩個月紡織服裝出口增長15%,行業投資也呈現出上升趨勢,投資主要集中于創新、品牌、流通以及新型機械設備方面。對此,意大利SMI-ATI經濟部總監GiuseppeSchirone表示:“2007年的生產經營比去年增加2%以上!
意大利紡織服裝進出口貿易產品分布有其自身特點。一是進出口以成衣、紡織面料、針織衣物和紗線為主;二是除家用紡織品和毛條外,其他大類產品均實現貿易順差,紡織服裝業的貿易順差主要來自成衣和紡織面料;三是從進口看,毛條的進口金額下降幅度最大。意大利是歐洲紡織服裝重要的生產和出口基地,具有明顯的外向型特征。在歐盟原15國中,其銷售收入占紡織服裝業總量的25%,投資額占39.9%。不僅如此,歐盟市場也是意大利紡織服裝業的傳統市場,對歐盟的出口額占意大利紡織服裝業出口總額的54%。其銷售收入62%來自國外市場,紡織服裝業的順差彌補了能源等行業的巨額逆差,被稱為“意大利石油”。而獨具特色。
|